Thursday, January 15, 2009

惜齋讀書錄

書評不一定只能是一種寄生物,依附在即有的書籍以至研究課題中;書評不是為他人作嫁衣裳,書評不是請客吃飯,書評也應該有它的獨立性,書評可以是一種創造,一種作品。 ~陳智德





這是陳智德自2006年的《愔齋書話》之後,第2本書評書話集。此書收錄了陳智德從06至08年間的書評與及文學評論隨筆,全書三輯,愔齋句讀十篇,文藝浪人錄七篇,香港故事承傳九篇,合計廿六篇。卷首梁文道撰序,書末著者作跋。好些書評則以新書為主,文中亦不時提及相關舊著舊刊,以標示文學傳承意義及書籍自身之況味。

書籍本身的裝幀已夠吸引人。設計者以民國時期文學圖書之排版式樣和字型為藍本,內文以一般柯式印刷,封面特別以老印刷機凸版印製,微量誤差回復書籍印刷無可取代的個性。全書設計可謂十分考究,亦配合書籍內容,誠如一冊舊版文學書之再生.

至於內容則易讀易懂,不會太過”學術味“。印像較深刻的,日後有機會想要找來讀的有劉以鬯的《天堂與地獄》及《情侶》,北島的《青燈》,陳冠中的《事後:本土文化誌》和陳汗的《滴水觀音》。理由嗎?還請看看以下的部份摘錄:


《情侶》的開篇即交代敘事者從舊書舖掏出一冊海明威的小說,結合了夜冷荒街的寂寞,走過月亮下,寬闊的街,聽見禮拜堂的鐘聲和一點呼喚,他進入播送著桃麗絲黛的”At the Cafe Rendezvous"的西方風情餐館,坐在人客寥落的大廳,點一杯咖啡,開始與女侍搭訕,由此引出一段哀傷而消逝卻留有痕跡的故事。(其氣氛的營造可謂高絕吧!)

《天堂與地獄》以住在垃圾桶的蒼蝇為第一身角度敘述觀察,由牠的“前輩”引路,到被稱為“天堂”的餐廳大堂去,周旋於食物與餐桌之間,同時得悉食客之間的勾心鬥角,偷心者的感情一再為另一種假情所騙,偽假和落空竟如輪盤,連蒼蝇也因洞悉世事而為充滿欺騙和撲克臉般的人間而作嘔:“我覺得這天堂裡的人,外表很乾淨,但心裡卻比垃圾還要齷齪wo4chuo4。”(我們人真的那麼不堪嗎?)

《青燈》是北島的一本散文集。讓我感興趣的應是他記述幾位前輩讀書人的篇章,如<聽風樓記>中的馮亦代,<如過天空不死>的熊秉明和<遠行>的蔡其矯。

《事後:本土文化誌》記錄了當年香港的書店,書店的文化傳承意義,作者自己開書店及辦《號外》雜誌的理念和過程。本書亦談論八十年代的新浪潮電影,前衛劇場,平面設計,時裝,流行曲和電視文化等等。

陳汗的《滴水觀音》以十二段獨立的故事,講述一名男子追求及思考愛情和生命的經歷。在<反手琵琶>一篇裡,敘事者“我”透過一名女子對他長期的戀墓和思念,尋回敘事者久經失落的自我最核心部份:“我想探訪一下從前的我,我相信,在她眼神裡,”他“還在,還像少年阿波羅那樣煥發光芒。”敘事者在戀墓者眼中尋回的,實際上是一段久經失落的文藝生命,透過回憶,敘事者徘徊在理想與愛情之間的往事,也指向創作生命的反思。


雷聲響起,偶爾飄來一陳雨,點點瀟落了滿地;不想又落入回憶,只是那麼不小心,讓香煙迷蒙了眼睛 -- 卻看清了一切。什麼都別說,香煙遮蔽了物象,又廓清了物象,它的矛盾性,教它真正接近了記憶。
~陳智德,關於葉輝的《煙迷你的眼》
(讓我想起香港歌手林一峰的“一根煙的時間”,意境非常貼近。)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