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June 26, 2009

《小甜甜》

昨天早报副刊有一篇怀旧《小甜甜》的文章,读来让人回味无穷,好不怀念。全文转载如下。


怀旧《小甜甜》
● 丹女 山外山

  七八十年代出生的新加坡孩子,都像我那样,懵懵懂懂时,连写字和英文都还没学会时,看过一部卡通片《小甜甜》。男生我不知道,但是许多女生都曾经被它深深地吸引。

  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并不是什么电脑时代或资讯爆炸的年代,我们小朋友的选择乏善可陈。记忆中,每到周末,就会有大哥哥大姐姐准时扭开乡下外婆家,那部巨大深褐色的长方形电视箱子,然后我们一大群堂兄弟姐妹或表兄弟姐妹,从还在地上爬来爬去的小娃娃,到念高中的大哥大姐,都会聚集在电视机前面,分享一个源自日本,长得像美国人,却又讲一口软绵绵的台湾腔华语的卡通人物——小甜甜的成长历程。



  可以这么说吧,《小甜甜》为当时傻愣愣的我们,开启了进入一个奇妙世界的大门。这个世界里的小孩子过着和我们极不一样的生活,这个关于孤儿院“小马之家”里的一个孩子如何克服万难,长大成人,寻找真爱的故事,塑造了一个积极向上、乐观勇敢的小甜甜。但是对小小的孩子来说,最吸引她的不是当中的这种具人生启迪的情节,而是小甜甜和故事中男主角的爱情。如果白雪公主和灰姑娘里面的王子虽有俊朗的外表,但写故事的人没有加多两笔,把他们变成有血有肉的人物的话,那么这些对“白马王子”的认识的缺憾,便由小甜甜里的男主角们给填补了。

  从阿德雷家族拥有玫瑰花园,善良多情的安东尼;到潇洒不羁、英俊浪漫的陶斯;再到稳重温柔的神秘人物艾伯特……这是卡通世界里面才有的完美男性,根本不存在于现实生活中。唉……

  后来和同龄的友人讲起这部卡通片,似乎没有人知道它的结局究竟是怎么一回事。但是在电脑时代、资讯爆炸的时代,还有什么是找不到的呢?打开Youtube,当年需要一星期等看一集的《小甜甜》就摆在我面前,让我随时重温旧梦。打开电脑我才发现,原本以为只是自己发神经,去寻找过去的这部卡通片而已,没想到全世界有那么多人和我一起疯!

  原来在七十年代末,那个国与国之间关系都还没有解冻的冷战年代,有那么多和我年龄相仿的人,在当时的世界的不同角落,同时为小甜甜的成长经历心情起伏过;同时望着故事里的白马王子们,憧憬着自己长大以后的甜蜜。小甜甜原来不只会说台湾腔的华语,她还会说日语、西班牙语、英语、韩语、拉丁语、法语……

  在电脑上看到那么多不同国家的男男女女的留言,各种看得懂看不懂的文字,为着一部大家孩童时期曾经看过的卡通片,突然间觉得和这些人的距离很近。原来我们成长中的某些东西竟然可以是一样的,而且我们都可以为小时候看到的这样的情节产生共鸣,当然最好笑的是我们最后都又各自从世界不同的角落去重温旧梦。世界很大。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可以很遥远,但也可以很近……


《小甜甜》也是我的第一部少女漫画。读小学时,漫画在山打根(马来西亚东部)并不普遍,记得当年看到的就仅有日本漫画开山鼻祖手冢治虫的《三只眼》,藤子不二雄的《小叮当》(从来就不喜欢《哆啦A梦》这名字)到好一段时日后才出现的《爱与诚》,千叶彻弥的《好小子》,芦边游步则负责绘图的《恶魔的新娘》和我的另一最爱,追看了二十多年至今还没完的《尼罗河女儿》。而且残缺不全,《小甜甜》就只有第一和第二集。等到我读中二那年总算存够零用钱得以买邮政汇票向香港海豹丛书出版社购买整套12集的《小甜甜》。那时可没有什么互联网咧!我胆心了个把月,以为寄出去的信就此石沉大海,要不然就是邮票钱给的不足? 可以想像当我收到邮包那一刻有多兴奋。那是我有生以来第一次的海外邮购。之后我也陆陆续续买了好些少女漫画,可惜大搬迁时因太多实在无法带走,便分批送给小学同学,自己只留下《小甜甜》。
出来社会打工后又再继续买漫画,不知不觉已达4千多本,数目仍在攀升中 ^_^。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